曾經和一些企業家們聊到創業的時候,每每要發出感嘆,不管他們因為何種原因而走上創業這條道路,但是有一點的共通的,那就是他們都是不安份的人——不安于現狀,不安于命運,不安于人生,不安于平庸。于是,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創業。
曾到不同的高校演講過,每一次在現場,都能感受到,這些人當中,有很多小朋友,有著一顆不安份的心。有了創業的決心和打算,就意味著成功?很明顯,這不是絕對成立的等式。
曾有不少的大學生給本博寫email,話題不外乎創業。對于這一代人來說,這應該算得上是比較上進的80后了吧,在就業壓力很大的情況下,他們想到了依靠創業為自己謀出路,也算得上是勇士。
現在,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下,創業也成了有關部門大力提倡的事情。最近,為貫徹落實黨十七大提出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,建設創新型國家”和“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”的發展戰略,教育部下發了《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》,要求各地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,加強創業基地建設,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大學生自主創業扶持政策,強化創業指導和服務,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實現突破性進展。
不過,創業真的不是只有決心就可以。很明顯的一點就是,學校內的理論派教育是不可能培養出企業家的。平時在招聘面試的時候,對這一點很有感受,那些簡歷上漂亮無比的,實則上能有多大的實戰指數,這一點,很難摸得透。
教育與社會實際需求的脫軌,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致命的死穴。
我們看到過3000家以上的企業,服務過200家以上的企業,才知道創業的不易和艱難。他們走過的路,絕對不是平坦的大道。于是,對大學生們來說,他們最需要的,則是多聽校園外的優秀實踐家、企業家的指導。當然,如何從別人成功的軌跡里,吸取有用的養分,并變成自己創業路上的助力器,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相關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