燈光亮度不夠,會有種生意蕭條甚至是快要倒閉的錯覺。很多烘焙店老板雖然把店面櫥窗的燈光弄的很亮了,但是在非后廚生產時段,為了省電把烘焙間、裱花間的燈都關掉了,這樣會讓消費者產生蕭條、產品不新鮮的錯覺,如果你不想讓顧客有這種錯覺,那就開燈吧。開店的目的是賺錢,而不是省錢,亮度(與檔次成正比),想要做的比競爭對手的店更有競爭力,就要比其他店都要亮。
2、有人無人,開聾啞店
背景音樂:顧客光顧率增加15%;舒緩的音樂可增加顧客的深度接觸率,銷售額提高30%;上班前:振作精神的樂曲,提高團隊士氣,開啟新的一天;在客流量集中階段,快節奏的歐美鄉村音樂,會讓銷售氛圍展現的更加火爆,客流量少的時段,播放輕音樂,舒緩疲勞,可以讓消費坐下來,慢慢消費和體驗。除了背景音樂,導購、迎賓服務人員的標準化接送禮貌用語等都要規范使用,很多門店,進去之后導購、服務人員沒有任何的禮貌用語,甚至都懶得搭理,不理客戶,客戶也就不會理我們。
3、櫥窗沒有吸引力
櫥窗是門店展示最重要的窗口,首先要保持櫥窗的豐滿,并定期調換展示產品及類別,經常有一個新氣象,才會使老顧客每次來的時候都覺得有新鮮感,作為烘焙店而言,很多老板喜歡把休閑區放在櫥窗邊,這種布局方式,要充分考慮門店所處的位置、客流量,如果在客流量不是很大的住宅區,不建議把休閑區放在櫥窗展示位置,如果沒有充足的客流作為支撐,空座率高,就會影響門店的整體氛圍,讓過往的消費者覺得門店蕭條。

俗話說貨賣堆山,無論面積大小,每家店都應該有主力品類(差異化),吸引顧客的商品結構,所謂的主力品類在這個高度同質化的時代,并非是我們獨有的產品,同樣的產品用材不一樣、工藝流程不一樣,呈現出的品質也大不相同,必須要做到同品不同質,讓消費者從口感和消費體驗中產生差異化。同時,作為一家烘焙店,必須要根據門店所處的位置和消費結構,合理的規劃品類:
①特色產品:該類商品首選此店,超過市場平均份額,投入主要資源;
②必選商品(比價商品) 價格最便宜;平均份額,吸引客流的品類,如蛋撻、香酥片;
③常規產品:比價產品,市場中雷同度極高的常規產品,每家都有,如:切片吐司等;
④季節產品:階段性推出的特色產品
5、貨架設計不科學,陳列面積太浪費
貨架的設計及布局要充分的考慮消費者的購物消費動線,作為烘焙店而言,不建議陳列面積過大,消費者都有從眾消費心理,喜歡扎堆,過大的銷售陳列面積,會讓消費者覺得空曠,緊湊的銷售空間及貨架設計、布局,可以為消費者營造出飽滿的銷售氛圍。

6、商品陳列不分類,不及時調整
陳列沒有體現"分類原則"與"關聯陳列原則",合理規劃產品品類,根據品類合理規劃陳列布局,陳列布局不可能都是黃金位置,黃金位置的產品陳列效果好,易于識別,勢必銷售情況較好,很多門店黃金位置銷售空了,相對死角位置陳列的產品,還堆的滿滿的,所以要及時的根據銷售情況,調整產品的陳列位置。
7、商品價簽不清晰,價簽使用不規范
產品價簽就像是產品的身份證,產品價格、出爐時間、產品含有什么主要成分要進行簡單的描述,清晰的引導客戶消費,很多門店由于選用通版價簽,價簽內容都是手寫的,即便是手寫,也要注意字體的工整,避免潦潦草草!
8、促銷手法單調,不考慮消費者心理需求
大多數門店基本上就兩種促銷方式:全場打折、買贈;顧客需要的不是便宜,
而是占便宜,全場打折等于變相降價,都打折等于不打折。
(備注:未完待續)

相關推薦